查看原文
其他

今夜,中国航天器首次飞到火星

远望智库预见未来 空天大视野 2022-04-11


远望智库联系方式

电话 | 010-82030532    手机 | 18501361766

微信 | tech99999    邮箱 | yw@techecope.com


来源:国家航天局   转自:中国航天报   作者:陈立

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,2021年2月10日19时52分,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实施近火捕获制动,环绕器3000N轨控发动机点火工作约15分钟,探测器顺利进入近火点高度约400千米,周期约10个地球日,倾角约10º的大椭圆环火轨道,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,实现“绕、着、巡”第一步“绕”的目标,环绕火星获得成功。

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由地火转移阶段进入火星捕获阶段后,天问一号环绕器携带的中分辨率相机、高分辨率相机、磁强计、矿物光谱分析仪、离子与中性粒子和能量粒子探测仪等载荷将陆续开始工作,对火星开展多维度探测。

自2020年7月23日成功发射以来,天问一号探测器已累计飞行202天,完成1次深空机动和4次中途修正,抵达火星时飞行里程约4.75亿千米,距离地球约1.92亿千米,器地通信单向时延约10.7分钟,各系统状态良好。后续天问一号还将经过多次轨道调整,进入火星停泊轨道,开展预选着陆区探测,计划于2021年5月至6月择机实施火星着陆,开展巡视探测。


探测器被火星成功捕获有多难?


     


探测器在经过长途飞行后,如何成功被火星的引力场捕获,是这次探火任务的关键难点之一。“不被捕获,探测器就飞过去了,所以这个捕获很关键。”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主任包为民院士说。

探测器在地火转移轨道飞行期间,需要经过4次中途修正和一次深空机动,在临近火星时“刹车”减速。

由于探测器在地火转移轨道上的长时间无动力飞行,微小位置速度误差会逐渐累计和放大,所以必须在合适的时机进行中途轨道修正,以保证探测器最终能够准确进入制动捕获的轨道窗口,这需要GNC(制导、导航与控制)分系统完成精确的飞行轨道计算和中途修正控制。

“天问一号”火星探测任务需要选择合适的制动捕获策略,因为飞往火星的制动捕获机会只有一次,唯有准确、可靠地完成既定控制指令的执行,才能使探测器形成环绕火星飞行的状态。

假如捕获失败,探测器将与火星擦肩而过。


成功捕获后,距离降落还有多久?


     


1.“刹车”进入火星停泊轨道

顺利被火星引力场捕获后的探测器,需要通过“刹车”降轨,进入火星停泊轨道。

首先探测器会进行近火点制动,进入周期约10个地球日的火星捕获轨道。这是一条环绕火星的大椭圆轨道,在这条轨道上,探测器距离地球约1.92亿公里,和地球的数据传输单程时延10分钟左右。

之后,探测器降轨进入轨道周期约2个火星日的火星停泊轨道,开展对着陆区的预先探测。

“天问一号”火星探测任务的首选着陆点位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端。探测器预计在火星停泊轨道上飞行近3个月,一次次从乌托邦平原上空掠过,观察着陆点并对着陆区进行预先探测,等待进入火星窗口来临的那一刻,择机释放着陆巡视器。

2.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分离

“天问一号”探测器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上下串联组成。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的分离过程并不简单。

探测器将在飞抵近火点前约5小时的时候实施降轨,一步步靠近火星;降轨后约2小时,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。

也就是说,为了准确地将着陆巡视器“抛”至着陆区,探测器需要进入撞击火星的飞行状态,在精确的时刻完成两器分离。届时探测器距离地球约3亿公里,和地球数据传输单程时延近20分钟。

然后,两器都将依靠GNC分系统,上演一系列太空芭蕾般的动作。

环绕器需要迅速升轨,返回到火星停泊轨道,以避免撞向火星;着陆巡视器则采用“弹道-升力式”进入火星大气层,再经过减速,软着陆火星。

这一路闯关奔火,飞行动作环环相扣,这对于探测器自主能力的考验是空前的。

3.险象环生的EDL过程

重约1.3吨的着陆巡视器从进入火星大气层到降落到火星表面,整个过程大约只有9分钟。虽然时间短暂,却是整个飞行任务中的一道压轴难题。

着陆巡视器在奔火途中一直处于高速飞行状态,所以软着陆火星的进入、下降、着陆过程(又称“EDL”),需要经历气动减速、伞系减速、动力减速、着陆缓冲4个阶段,逐步减速。

在大约9分钟的时间里,着陆巡视器要执行升力控制、弹伞开伞、抛大底、抛背罩、悬停、避障和着陆缓冲等一系列动作,时间短、动作多,地球上的飞控人员无法实时干预,航天器只能通过预先注入的指令自主进行导航、制导与控制。

预计着陆后的第8个火星日,中国首辆火星车将缓缓驶下着陆平台,在乌托邦平原上轧下第一道印记。


空天大视野热文回顾

美军高官称中国开发"杀手卫星"和"定向能武器"在太空挑战美国

2020年世界导弹及核武器装备发展综述

2020年国外航空装备与技术发展综述

2020年国外高超声速技术发展回顾

空天发动机13次试车,又一新型飞行器横空出世!

美国太空部队正式加入情报界

我国重型运载火箭发动机研制取得新进展

2020年全球航天发射活动分析报告

SpaceX10颗星链卫星获批1月14日发射

高超声速对抗时代的威胁与挑战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